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用2.0g石灰石樣品,把25.0g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分五次加入樣品中(樣品中的雜質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應后都經過濾、干燥、稱量,得實驗數據如下:
(1)表中X的值為?????????? 。 (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 (3)求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
|||||||||||||||||||
我們接觸過的有些化學反應是無明顯現象的。如圖三個實驗都是通過滴加其他試劑的方法,使之產生明顯的現象,以證明反應確實發生了。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甲中能證明反應發生的現象是溶液由________色變為無色,此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 (2)實驗乙中要證明反應的確發生了,應選用的酸堿指示劑是______________。 (3)受到甲、乙實驗的啟發,玲玲同學認為實驗丙中的試劑也可以選用無色酚酞試液,但同學們馬上表示反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同學則選用甲反應后的溶液滴入丙試管中,觀察到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既證明了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又推斷出甲試管反應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除指示劑外);請寫出丙試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銅、氯化鈉、碳酸鈉、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檢驗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進行實驗: (1)白色沉淀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 (2)根據實驗現象,固體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一定沒有___________。 (3)要確定可能有的物質是否存在,只需對上述流程中的哪一步進行如何改進___________________。
|
|
有一混合氣體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探究混合氣體的成分并進行分離。請用適當的裝置序號填空(裝置可以重復使用,除雜試劑均足量)。 (1)檢驗混合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應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裝置__________。 (2)某同學將氣體依次通過裝置②④①,其中裝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現________________現象,證明混合氣體中含有一氧化碳。 (3)經檢驗該氣體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為實現兩種氣體的分離,小明又設計了如圖⑤所示的裝置(鐵架臺、鐵夾等固定用裝置已略去,a、b為活塞) ①當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時,導管c處可分離得到_____________氣體(寫化學式),此時試劑瓶中發生的反應的有關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接下來關閉活塞a,再打開活塞b,要分離得到另一種氣體,分液漏斗中應盛放的液體是___________(填寫試劑名稱)。
|
|
金屬和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 (1)下列鐵制品的用途中,能體現金屬延展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生活中為防止鐵鍋生銹,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答一條即可)。 (3)要證明Cu、Fe、Zn的活動性順序,至少要做的實驗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4)某生按如圖所示進行了有關金屬性質的探究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_____ A 燒杯②中的溶液可能呈藍色 B 燒杯②中的固體可能為銅和鐵的混合物 C 燒杯③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u2+、Ag+ D 燒杯③中的固體質量一定大于燒杯②中的固體質量
|
|
請根據下列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C裝置收集氧氣時,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 加液體藥品前,將集氣瓶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倒立在水槽中 b 觀察到水中導管口開始有氣泡時立即開始收集氣體 c 待集氣瓶中的水排完后,在水下用玻璃片蓋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3)F裝置有多種用途。若用F裝置干燥二氧化碳,應在其中盛放_______________。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_________(填a、b)口進。 (4)通常情況下,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實驗室常用醋酸鈉和堿石灰兩種固體混合加熱制得。則制取甲烷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
|
|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請填寫下列空格: (1)如圖A所示為探究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作用實驗示意圖,該實驗__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證明二氧化錳能加快該化學反應的速率,請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 (2)B圖所示實驗,木炭在圖①中燃燒與木炭在圖②燃燒劇烈程度_____________(選填“不同”或“相同”)。圖③的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上述木炭燃燒的實驗,你能歸納出物質燃燒的劇烈程度與_______________有關。 (3)硬質玻璃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圖所示酸的性質實驗,可觀察到的現象是:試管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此實驗說明酸類物質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語言,請用化學用語填空: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_____________。 (2)硒元素(Se)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功能,請根據如圖結構示意圖,寫出硒離子的離子符號_____________。 (3)標出硝酸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____________。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 (5)2017年5月,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扇急闹饕煞质羌淄?,請寫出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某?;瘜W趣小組的同學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實驗后,廢液缸中有大量的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他們取一定量廢液缸中的上層清液于燒杯中,并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過量,同時記錄了滴入Na2CO3溶液質量(X)與某一相關量(Y)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中縱坐標(Y)可表示溶液的質量 B.BC段所處溶液的pH等于7 C.反應進行到B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 D.
|
|
如圖中甲-戊是初中化學教材中常見物質。甲、戊為氧化物且甲為黑色固體,乙、丙分別是酸和堿中的一種,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圖“—”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可發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與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乙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B.丙溶液能與戊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丁 C.不能由甲通過一步反應生成丁 D.甲→戊必須通過置換反應才能實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