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是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道路創新) 材料一 “(中國)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span> ——毛澤東《戰爭和戰略問題》 (1)“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制度創新) 材料二 英國前首相撤切爾夫人盡管不希望香港回歸中國,但她仍然稱贊鄧小平的構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創見”。 (2)“最富有天才的創見”是指鄧小平在制度方面的哪一創新?中國順利收回港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理論創新) 材料三 鄧小平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逐漸形成了______________。這一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3)下劃線上應填什么內容?鄧小平為我國的建設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他獲得了什么榮譽稱號? (科技創新) 材料四 據北京晨報報道,2017年4月中下旬,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將從海南文昌起航飛向太空,為天宮二號“太空加油”。這次任務,將是我國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首次飛行試驗。 (4)材料四反映的是第幾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這次科技革命中,我國在空間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請舉出20 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例子。 (5)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當代青年學生,應如何開拓創新?
請仔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于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與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爭奪霸權的結果,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選自張瑞德《第一次世界大戰》 材料二: 1945年5月8 日,美國駐蘇參贊凱南說:“人們在歡呼跳躍…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剛開始?!?/span> 材料三: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那只是完成工業進步的第一步飛躍。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了電氣、化工、石油等一系列工業部門。使人類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善,超過了第一次變革的成果。這是工業化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 ??????????????????? ——選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九年級下冊 (1)請寫出材料一中一戰爆發的導火線及性質。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什么體系? (2)材料二中“戰爭結束了”指的是哪一次戰爭?這次戰爭中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標志是什么? 這次戰爭的轉折點是什么?1944年的哪一軍事行動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3)材料二中的戰爭結束后不久,美國就推行“冷戰”政策,請問“冷戰”表現在哪三個方面? (4)材料三中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是什么?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什么時代? (5)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了怎樣的趨勢?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成就輝煌,這與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密切相關。某校擬舉辦一次專題活動,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參與策劃。 (對外交往)對外交往是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對外政策的制定與國家的興衰密切相關。請根據要求,完成相應的探究任務。 (1)圖一中的人物主要出使哪個國家? (2)圖片二中的人物主要貢獻是什么? (3)寫出圖三“絲綢之路”中出使西域,并為開通這條道路做出重要貢獻的歷史人物及“絲綢之路”的主要歷史作用。15世紀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是哪位航海家? (4)寫出圖四所示鄭和下西洋船隊最遠到達的地區,這次遠航中使用的先進導航工具是什么?? (5)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前期實行了什么對外政策? (反抗外來侵略) (6)根據所學知識,列舉兩例明清時期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實。 (民族交流) (7)唐朝有兩位女生譜寫了民族團結的佳話,請寫出其中一位:???????????????? 。 (8)清朝前期中央政府為加強對今新疆、西藏地區的管轄而設置的機構分別是??????????????????????????? ? 、??? ???????????????????????????? 。
二戰后,如火如榮的民族解放運動席卷整個非洲。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的事件是( ) A.印巴分治 B.巴拿馬收回運河全部主權 C.納米比亞的獨立 D.古巴革命政權的建立
將社會主義的理想變成現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事件是( ) A.英國憲章運動 B.法國巴黎公社成立 C.俄國十月革命 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
當時宗主國對殖民地的侵略主要是假手當地封建者進行的。此時民族解放運動斗爭的主要對象是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運動仍是舊式的民族反抗運動,宗教色彩較濃,缺乏新的奮斗目標和綱領,領導者多是農民領袖或封建王公。下列屬于材料所描述時期民族解放運動領導者的是 A. 章西女王 B. 玻利瓦爾 C. 尼赫魯 D. 卡斯特羅
伯里克利時期,基本實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政治達到了頂峰。雅典事實上的最高權力機構是(????? ) A.公民大會 B.陪審法庭 C.五百人會議 D.陶片方式
明清時期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以下措施標志著清代君主專制發展到了頂峰的是( ) A.設立議政王大臣會議 B.設置內閣和六部 C.設立軍機處 D.大興文字獄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譽海內外幾百年的中華老字號,其生產技術曾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中被詳細介紹。請問該書是( ) A.《齊民要術》 B.《農政全書》 C.《本草綱目》 D.《天工開物》
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在當地購買一批蜀錦,他最方便使用的貨幣是( ) A. 鐵錢 B. 銅錢 C. 交子 D. 會子
東漢末年,地方割據勢力長期混戰,其中為魏、蜀漢、吳三國鼎立奠定基礎的戰爭是 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蓋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漢武帝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與“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蔡倫改進造紙術 C.張仲景編著《傷寒雜病論》 D.華倫發明麻沸散
秦朝建立之初,官方統一使用的標準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隸書 D.草書
制度創新是政臺文明體現?!胺饨ㄓH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實行(?? ) 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
“古代這里土質雖不好,但人們卻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這里描述的可能是( ) A. 河姆渡遺址 B. 大汶口遺址 C. 北京人遺址 D. 半坡遺址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類就是在無數的分分合合中摸索前行。請回答: (1)時勢造英雄,在動蕩的時期,誰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成為春秋第一霸主?“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爭霸局面的出現,證明哪一等級制度走向衰落? (2)“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這句詩的主角是誰?在漢武帝大一統時期,為開拓“絲綢之路”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譽為“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是何人? (2)東漢末年,群雄并起,國家陷于分裂割據局面,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是哪位政治家詩人?公元229年,最終形成了怎樣的格局?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七年級(8)班以“文明的旅程”為主題對中國歷史進行學習,請你一起參與吧。請回答: (1)文字使人類進入有歷史記錄的文明社會。距今考古已發現,我國有文字可考始于哪個時期?當時記載文字的材料主要是什么? (2)“人和自然”是構建和諧世界的核心基礎。詩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是指誰? 他修建的水利工程由哪兩大系統構成???? (3)人本思想是構建和諧世界的精髓。寫出下表中體現這一思想的著名思想家。?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以農為本的經濟思想,長期以來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產生著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及秦孝公任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 ——《漢書?食貨志》 材料二:民以饑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量吏祿, 度宦用,以賦于民。 材料三:農,天下之本也……其令君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根據材料一,指出其主要措施有哪些? (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漢初年統治者實行什么政策?通過這些政策而出現的清明統治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 (3)結合材料分析,以農為本的思想對今天農業發展有何啟示?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被后代儒家視作理想一國的“上三代”,即先后建立政權并相互繼承的夏、商、西周三個王朝,他們的前身夏族、商族和周族幾乎都是同時形成并發展的。肥沃、溫和、文化發達的黃河流域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理想舞臺,誰能戰勝對手與災害,誰就可能成為“天下共主”。其實,當時的天下并不是很大,而作為“共主”,也只是駕馭了黃河流域的中部地區------他們心中的“中方”。他們創造了一個足以讓人民臣服的理由:受命于天,并宣稱他們的領袖是具有半神色彩的“天之子”。 ——摘自《中國歷史十一講》 材料二:秦朝政治體制示意圖 材料三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六經)之科、孔子之術,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僻之說熄滅,然后統紀可一,民之所從矣?!?/span> ——《漢書.董仲舒傳》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指出,夏、商、周三個王朝活動的地域主要在哪里?他們是怎樣成為“天下共主”的?并分析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2)材料二圖示反映了秦始皇開創了一套怎樣的政治體制?從材料三可看出漢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總結統治者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有哪些?
(1)觀察《 絲綢之路示意圖》,請將下列歷史事件發生地點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圖中對應的方框內。 A.河西走廊?? B.蔥嶺 (2)據圖判斷,絲綢之路的走向有什么特點?
(1)觀察《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請將下列地點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圖中對應的方框內。 A.陳勝建立“張楚政權”的地方??? B.項羽以少勝多打敗秦軍的地方
閱讀下列材料后判斷: “殷革夏命”突出了人民反抗暴政的進步意義。自從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之后,社會便分裂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此時,二者的對立體現在,經濟特權階級,特別是代表統治階級的君王……強迫被統治階級為滿足他們的私欲而無償地提供各種服務,而這種超經濟的政治剝削往往超出被統治階級所能忍受的限度?!瓝窌涊d“啟乃淫溢康樂,野于飲食,……萬舞翼翼,章聞于天,天用弗式?!边@種情況到了夏的末代君主桀時更是變本加厲……當此生死存亡之際,商湯高揚起禁殘止暴的義旗,以解放者的姿態取夏而代之,就找到了政治學意義上充分的根據。?????????????????? ——李元《革命與尊神——商代文化研究之一》 以下表述是從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請在答題卷相應題號的選項中填“正確”;違背了上表信息所表達的意思,請在答題卷相應題號的選項中填“錯誤”;是上表信息沒有涉及的,請在答題卷相應題號的選項中填“未涉及”。 (1)夏朝和商朝不屬于階級社會。(? ) (2)比起政治剝削,被統治階級更難忍受的是統治者的經濟剝削。(? ) (3)夏朝的末代君王比啟更加殘暴。(? ) (4)夏商周被稱為“青銅時代”。(? )? (5)湯討伐夏桀時打出了反抗暴政的旗號。(? )
漢初的封國有王、候兩級。王國名義上受朝廷節制,但皇權不能施行于王國所屬的郡縣。候國建制與縣相當,直屬朝廷。由此可見,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主要針對 A. 王國 B. 侯國 C. 郡 D. 縣
司馬遷寫《史記》,下列事件不可能被寫進去的是 A.孔子創立私學 B.長平之戰 C.漢武帝派衛青北擊匈奴 D.赤壁之戰
下列關于造紙術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西漢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B. 東漢宦官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C. 西漢宦官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D. 東漢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千古帝鄉,智慧襄陽。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興??? C. 貞觀之治??? D. 開元盛世
秦末民間流傳著“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A.連年災荒,百姓無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銳 C.秦統治者的暴政 D.戍邊遇雨誤期,按律要被處死
中國銀行行徽(圖1)的外觀設計靈感源自于我國古代的一種錢幣(圖2)。這種形狀的錢幣最早在全國統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晉國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這反映了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A.春秋時期 B.秦漢時期 C.隋唐時期 D.宋元時期
青銅器不僅有各種生產、生活器物,還蘊含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下列代表商朝時期青銅工藝水平的器物是 ①司母戊鼎??? ②利簋???? ③青銅面具??? ④四羊方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